職業生涯累計至今,包含這次己第三次帶團隊,但這次比較特別是,在入職第二個月左右就接手原有台灣開發團舊小組,並一路重新組建開發團隊,從1個人走到5個人的開發團隊,感悟蠻多的,回想第一次帶人什麼技巧都不知道,犯了許許多的錯誤,第一次帶人的我,還蠻嚴格的,背後得知新人給我的評價是 “斯巴達教育”的帶人方式,但如今當初帶白紙,己成為該公司的專案經理,也因為這幾年經歷大大小小的公司,遇過各式各種的主管,但回想我這幾年帶人的方式轉變蠻大的。
從過去單幹及救火王,到一個團隊,要學會放權、溝通、理解及包容,自己做雖然很快,但遇到大量的工作一個人最多工作也就16小時,而且很容易就燃盡,但一群人,才可以做的更多,走的更遠更久。
此外,也不用不必擔心,教會別人自己沒事做,正因為你把工作接給別人,隨著組織擴張,你才有手,去做更複雜有價值的工作。
現今資訊太透明,資訊取得也容易,社群媒體,往往只會看到別人好的一面,沒看到別人選擇付出的代價及沒說的不好的面,隨著各種新科技工具的出現,變得沒有明確的道路不敢冒險,現今賺錢機的會是變少了,舊方法不管用了,但仍有新的方法新機會出現,唯有還沒人發展的項目才會有新的機會。 EX: AI 、抖音、3D 、低代碼…
觀察發現專業能力特別強的人,一旦昇遷領導角色後無法勝任,主因是角色轉換不過來
個人 - 自己幹,做到最好的績效
領導 - 一起幹,團隊產生更好的績效
以足球隊長為例:
20多歲自己踢球,在意的是自己進多少顆球。
35歲進不進球不重要,要控制、調度、傳球,幫助隊員進球,贏下這場比賽。
所以團隊工作和個人工作的比例要做調整,團隊的工作要大於個人的工作,至少超過 50%。
一線主管最主要的工作,主要工作複製工作經驗、尊重,幫助下屬,贏得結果比什麼都重要。
工作性質長期來說
Leadership and management are different
在成為主管前,我認為每個人在當主管前,都要學習帶人,在沒權力前,要有辦法說服大家,驅動團隊往對的方向;同時組織也要創造讓老員工願意帶資淺的文化及回饋的機制,不能教會徒弟,餓死師博,並教會他們基本的帶人要領。
通常會依據成員的成熟度,採用不同的帶人方式
許多技術職,剛當主管時,會不自覺,管的太細或講的太細,太頻繁訊問進度,這邊要可能視工程師的成熟程度來調整,對於比較成熟的工程師規格應該自己想,怎麼解決,系統怎麼設計,要讓工程師有當責的意識 (Ownership) ,發現新問題,自己試出找到最好方法,不然沒當責的意識 (Ownership),就像碼農( Coding monkey )。
每個人對來公司的目標不同,所以對自己標準也不同,只能盡力協助成員成長,也不可能強迫他們意願,重點還是自己要有意識要自己要改變,不然只能用最低工作的標準要求。
如果發現三個月都不適合,他也達不到公司期待,那麼或許趁早和他說,可能會對彼此都比較好。 軟體工作是用專業去換錢,並不是用時間換錢,除了SOP 內的事,蠻重要的是夠自主學習創造新的價值,這個可以在試用期過程去驗證
許多主管會害怕,批評下屬,但不指導員工,員工也不會知道要提昇什麼,事情也只能做成將就,員工換了工作也會遇到一樣的問題,組織也不會變好,大家就此卡住了。但在指導員工時,可以先誇獎,最近表現好的項目,利用些說話技巧,讓場面和緩一下,可以讓員工比較能夠聽進去你的建議
因為公司每個月每個人頭有20美金的預算,是可以用於聚餐,我通常會此機會換個場域和成員們聊聊
雙方先泠靜下來,離開衝突的場域,或換個時間,把事情及各自難處攤開來講,看能不能找到彼此共識
當我們找一個人進入團隊都是期待能夠分攤工作,一起有共識,並一起成長,但難免遇到消極不願接納其他人意見,或是經長期溝通但態度消極的人, 評估員工適不適任,不要只靠主管個人觀感,最好是透過績效改善計劃來評估適不適合繼續留在團隊,並留下多次輔導記錄,保護公司及團隊及自己。
績效改善計劃表,可以參考以下格式
我剛進這公司第二個月左右,就接管理角色,也沒有職稱,沒有管理實權,且有些比你早進來的員工,其實不容易會服你,因此必須趁早爭取大多數人的認同或做出戰功,運用領導能力,如果獲得不了大多數人認同,就只能獲得關鍵少數的人認同,盡早找到有共同目標戰友,證明你具備組織整合能力,並透過做出來的實績,再去談實質管理角色,才有辦法順利贏得接下來的球賽。
謝謝公司的給我這成長機會及老闆對我的信任以及戰友們的信任,領導或管理,都不比坐在位置寫程式來的容易,因為每個人生長背景及價值觀太不一樣 ,『程式碼敲了一樣就會動,但人不會』,一邊要帶人,並同時管理老闆們的期待,並依據重要度優先度及資源限制安排,要把角色演好,都是極具挑戰性的事,都得 『不斷的向上溝通及創造對的工作環境,協助團隊去拿到結果。
最後,分享給同樣需要帶人的你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