俗話說:”不以規矩,不能成方圓”,在許多專案開發時,最痛苦的就是閱讀他人的程式碼,因為沒有統一的一套標準,導致每個人在接手他人的程式碼時,都是痛苦萬分,軟體開發往往最大的成本在與溝通成本,人數越多時則產生的溝通成本越高,規範也是一種降低溝通成本,提昇團隊協作效率的一種方式。
但是所有制定出的規範是死的,人是活的,要懂得變通,有任何覺得不妥,缺漏或有更好的做法歡迎提出修改的要求。必竟在資訊這領域像逆水行舟,不進則退,所有方法技術管理技巧,都需與時俱進!
(參考: 台灣軟體產業的失落十年)
專案中無用的註解及程式碼、無用的文件(包括圖片、JS 文件、樣式文件、debugger等等)可以全部刪掉,不要提交到 Git;
本地測試代碼或本地個性化配置文件不要提交到 Git。
先 Pull 更新,再提交 Push,有衝突要先解衝突,再提交程式碼。
未來會有越來越多人進入團隊,Git 互蓋的狀況,還是有機會發生,在Git Commit 前,請確認都是你修改的程式 => 可以用 git tortoise。
新的分支一律從 staging 建立
JIRA 單一單號Commit 格式
IUW-01 fix type error
IUW-01 IUW-02 fix type error, refactor modal style
程式設計師,半年前及半後年所撰寫的項目,往往能記住的人不多,有撰寫註解,可以幫助自己及團隊快速的了解此這些程式是在做些什麼,不需要每個都寫,會覺得別人可能看不懂或邏輯過於複雜麻煩寫一下。
寫不寫註解,其實沒有絕對,我熟知像知名外商公司,他們公司就是盡量避免撰寫註解,認為撰寫註解也需花額外的時間成本維護,也常常發生寫了功能,忘了修改註解,而造成一些意外,但這些前提是建立在公司的規範及團隊的水平趨近一致才比較適合。但現階段公司還在起步,我的建議複雜不好懂的地方,仍需撰寫註解。
指的是在軟體實作上,把輸出或輸入的相關參數(例如:路徑、輸出的形式或格式)直接以常數的方式書寫在程式中,這種寫法相當的不好,且系統上線後,未來要擴充會相當困難,因此在未必要狀況下,請勿將程式碼寫死,保留一定的彈性,寫死的狀況也並非完全只有缺陷,如只是應付某特定需求,不影響主架構的情況下,利用寫死也是一種縮短開發時間的方法,如有必要寫死,可以的話請先拿出來和同事討論,或是找找那邊有動態資料可以拿,真的不行在寫死。
程式設計小計巧 我常常會看到很多新人的程式會出現,在程式中Hard Code 數字或文字,反而造成下一位在閱讀不易理解魔法數字代表著為什麼? 錯誤示範:
If (ShippingMethodID === 7) { Do some thing } if (subItem.OptionID == 127) { Do some thing }
這樣的程式碼是不是,魔法數字對於另一個人在閱讀不容易理解,在修改時也很有可能會漏改,這邊會建議採用同一系列的用 enum方式來決解這個問題,不是同一系列就單獨用 const。
短解,可以短期解決暫時,但因為長期就累積很多複雜問題,短解上堆疊短解,簡單問題就變複雜了,既有程式已在線上,要在花力氣改回來,讀懂,不改爆他,得付出更多的成本。
沒辦法立即改,就應該被記錄,事後回過頭和 PM 要時間把他修正。
alt + 下鍵可以切換到異動的地方
return (<div>{ showHeader && <Header /> } </div> );